解密:林彪是个什么样的人,好人还是坏人

2017-06-18 10:10:45 来源:
阅读() 

未标题-1.jpg

林彪喜静好思,连邓小平都佩服他,赞其“静气过人”。他的军事天才,人都说与他的静思有关,不知道是他的静思导致他仗打得好,还是因为要打好仗才养成他喜静好思的性格。

陈沂,林彪的老部下,老东野人,那时候已是师级干部,曾着有《白山黑水》,对于东北时期的林彪,有过出自第一手经验的描写。从这本书以及我看到的其它几种材料来看,为了打好仗,林彪几乎放弃了所有的爱好,甚至放弃了日常生活。他不抽烟,不喝酒,不跳舞,不交际。与人见面,除了工作,几乎没有话。即使是谈工作,也是单刀直入,直奔主题,不啰嗦,不寒喧,没有跟主题无关的废话。工作一谈完,即陷入沉默,迫使人退出,替他珍惜时间。不过那时人对他的沉默,似乎也没什么大意见,都知道他珍惜点滴时间用来干什么,理解他。后来,他墙倒众人推,直到现在,高层也没有替他说话的,与他缺少交往没有朋友,不无关系。

林彪唯一的爱好,似乎就是打仗,就战争作为凶器而言,这么说有点陷人于不义。其实林彪未必真的好打仗,只是当打仗成为不得已的时候,为了打胜,作为指挥员,他把全部的时间都用于谋划战役的每一细节,以减少部队的伤亡。后来,在抗美援朝的时候,部队伤亡特别大时,老东野的部队就抱怨过彭德怀元帅,说林总指挥,肯定不是这样。当然,东北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不能比,对手不一样,此一时也彼一时也。不过,也反映出林彪对将士生命的珍视。他善打伏击,在深层心理上,未必与打伏击可以减少伤亡没关,人必先“好”然后能“善”。

跟别的将领不一样,林彪似乎是打仗时打仗,不打仗时也在打仗。除了吃喝拉撒,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看地图。到了黑龙江的双城之后,除了地图之外,他又多了一样东西,温度计——察地理还不够,还要察天时。林彪读图有一套自己的办法,曾教过杨成武:“读(图)的办法就是把地图挂起来,搬个凳子坐下来,对着地图看,从大的方向到活动的地区,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点,从粗读到细读,逐块逐块地读,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、河流、城镇、村庄、道路标划出来,等到地图差不多快划烂了,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,背出来了。”我们看电影《大决战》中的《辽沈战役》,常看到林彪披着军大衣,倒骑在椅上,面对地图一动不动,长久地沉思,可算是忠于史实。

光读地图背地图还不够,还要进行现场勘察。杨成武当师长时,组织要求林彪跟杨谈话,教他怎样当师长,杨成武对林彪的谈话是这么记录的:“要经常读地图。熟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,产生智慧,产生办法,产生信心。......在熟读地图的基础上,要亲自组织有关指挥员和参谋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勘察,核正地图。把战场的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到脑子里去,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景,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。这样,在你死我活,瞬息万变的战斗情况下,可以比敌人来得快,争取待机,先敌一着,掌握主动,稳操胜券。”

背地图,熟悉地形,还要不断地思考,杨成武的记录是这样的:“对于敌情、地形、部队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。要天天琢磨,不能间断。这样做,不能看作是重复,实际上这不是重复,而是不断深入不断提高的过程,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。平时积累掌握的情况越多越系统,在战时,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,越有办法。急中生智的‘智’,才有基础。”

一个人,要背地图,要背地形,要不间断地、每时每刻地琢磨敌情,要精密测算对手的心理,要反复权衡战役布置精当与否,战斗结果划算与否,日到夜,夜到日,脑子里转的就是这些,他怎么还会有时间洗衣做饭,和老婆调情,跟朋友推杯换盏,拉关系套交情,怎么还会有心情琢磨地主的女儿漂亮与否,资本家的小秘舞跳得怎样。日常人脑子里所转的一切,在林彪的脑子里就不转了。凡事一跟军事无关,林彪就漠不关心,也不在乎。

牺牲日常生活的结果,是林彪将仗打得出神入化。东北解放战争,东野三下江南,然后是夏季、秋季、冬季三大攻势,再后来是辽沈战役,林彪的指挥高度精准、细致、绵密,几乎到了艺术的地步。重要时,甚至连一个团一个营的战斗布署他都过问,他发给部下的命令电报,是用“倒叙”的方式:先发到师,再发到纵队,再发到兵团,有时侯,一个师的位置,兵团还不知道,他已经知道了,有时,兵团还按照第一封电报给师里下达命令,而师里已经按照林彪变更的第二封电报行动了,以至时任第四兵团司令的陈庚开玩笑说:在林总手下打仗,兵团司令可以蒙头睡大觉。

天下未有心不在是事,而是事能诣极者,亦未有心心在是事,而是事不诣极者。

林彪军事天才的秘密无他:专注而已!

    相关标签:
来源: 作者:
<